昨天看到 The Hope 教會 Pastor Juny 以前的故事,看完覺得感觸很多。
有些無神論者會說「宗教就是可憐人才需要的心靈慰藉」,其實我並不完全否定這個說法(更詳細的部分可以看我《尋求信仰,就是很弱的人?》這篇文章)。
有時放眼望去,教會裡充滿一群可憐辛苦的人,見證的內容也常常都是「在痛苦的環境中,從信仰得到救贖跟希望,因此相信神」。總覺得這種氛圍搞得很像只有可憐人才需要信仰,過得很好的人就不需要。
但是又換個角度想,通常覺得自己很可憐的人都會討厭神,因為他們會抱怨「如果神存在,為什麼還會讓我遇到這些狀況」。如果從這種角度切入,那能夠在信仰中得到希望、開始消化自己的忿忿不平的人,也是非常厲害的吧。
格局的差異
每次看到這種影片,我總會覺得自己格局真的很小,而且很不知足。
- Pastor Juny 在跟我一樣年紀的時候就背了千萬的債務
- 祖先在跟我們一樣年紀的時候就要參加戰爭,保護家園
- 爸媽在學生時期就得半工半讀,煩惱的不是下一餐吃什麼,而不是有沒有下一餐
- 在這樣拮据的環境下長大,還為了讓我有安穩的生活而努力賺更多錢
而我,身在和平的時代、安穩的環境,卻常常抱怨自己的生活跟遭遇。
但,光是能夠抱怨這些東西,就已經是奢侈了。我現在的生活,可能已經是我們上一輩夢寐以求的生活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