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有個目測約六十多歲的奶奶在大樓收垃圾,心中不覺冒出憐憫的心情。想說年紀這麼大了,還得出來工作,養家餬口。或許家裡的經濟真的很不夠,可能還有小孩要養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,為什麼我會覺得心疼?就眼睛所見而言,其實不就只是一個年紀稍長的人在工作而已嗎?其他的故事或角色設定,全部都是我自己加上去的。
於是我有了以下想法: 我們人自己都會對眼睛所見的事情和人,對他們賦予了本不存在的主觀認知或故事,進而塑造出我們自己認為的形象。
我們可以在對方身上加上不一定存在的善良故事和角色設定,把一個不認識的人變成善良的人;同樣的,我們也可以在對方身上加上不一定存在的邪惡故事和角色設定,把一個不認識的人變成邪惡的人。
...
我有時在想,世界上的壞人真的這麼多嗎?到底這些「壞人」真的有這麼壞嗎?
媒體的工作 KPI 是讓越多人看到自家新聞越好,而現在最多人看的,肯定是最刺激的東西。要嘛是腥羶色、要嘛是能勾起大家憤怒的,當然也有一些是賺人熱淚的。當這樣的新聞越來越多時,或許有些人並沒有做什麼特別不好的行為,卻被塑造成為罪大惡極的壞人,這也導致大家認為世界越來越邪惡、壞人越來越多。
撇開極端的罪惡份子不談,我認為一些被世界認為的「壞人」,當我們深入了解他們的成長背景、內心真實的感受後,會對他們產生憐憫之心。
當然有些行為可能很不好,這個無法否認,什麼行為就該按照他的行為得到賞罰。但是會不會因為我們施加在他身上的負面主觀認知,他們所被冠上的污名,遠超過他們本應有的處罰?
或許,也有些現在做出「壞」的行為的人,也是過去我們給他施加上不好的主觀認知,讓他有被冒犯的心理,進而成為做出這些行為的人。
如果今天我們是從善良、憐憫的角度出發去看人,多為人加上比較正面的主觀認知,也許世界上的人會越來越好,開心的人可以越來越多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