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用一週的社群媒體帳號後......

上週,我停用了 FB 跟 IG 帳號當作實驗。如果感覺不錯就繼續,感覺不行就再想辦法。

一週下來的感受非常好!我決定繼續下去。

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不使用社群媒體的感受,就是——

把注意力從虛擬世界重新拉回真實世界。

以下是三個比較有感的變化。

1. 重新觀察真實的人事物

真實世界不像網路世界那樣,每天都有聳動新聞,每秒鐘都有新訊息、新動態、新留言。

當我們把片段式的注意力抽離,一定會感到無聊。但正是因為這份無聊,我們可以重新選擇注意力的分配方式,像是:

  • 觀察沿途的景色、樹木
  • 跟神對話更多
  • 跟朋友吃飯時更專注在聊天上
  • 探索更多餐廳跟咖啡廳

延伸閱讀:《跟無聊相處

2. 從片段式分享到連貫式創作

現在我已經日更一陣子了,有些人問怎麼有辦法每天都寫出文章。其實比起難,我反倒覺得挺享受的。

就像很多人每天都會分享一大堆限動一樣,我只是把這些產出內容從片段式的限動,換成連貫式的文章。

社群媒體盛行的現代,我們太容易把生活表面的一切都分享出來。

拿跟朋友吃飯為例,社群媒體式的分享可能是:

  1. 食物照片
  2. 另一張食物照片
  3. 跟朋友的合照,附上打卡餐廳,再配上「終於約到了」的一句話

但如果暫時把這些分享慾忍住,內化成想法,再加入更多回憶和思考,可能就會產出以下內容:

上次跟這個朋友吃飯已經是三年前。那時都還只是窮學生的我們,光是一餐一百塊的便當就能讓我們開心一整天。然而,現在彼此都長大賺錢了,下班後我們更喜歡用錢買體驗、買快樂。

今天跟他聊到了彼此的這段經歷,感嘆說原來在不同生活圈的感受差別這麼多。或許最浪漫的相聚,就是彼此在各自的生活圈努力生活後,重新用更成熟的樣子見面吧。

同樣是吃一頓飯,這兩種形式的分享和回憶價值差非常多。

延伸閱讀:《你不需要每天都看限時動態

3. 充實感

前面講到回憶成份,這還只是一頓飯的差距。

如果一整週都是這樣生活,光是一週的充實程度就會差非常多。

以前一週過去,我可能只記得自己滑了一堆短影音、去了哪裡吃飯。但沒有社群媒體的一週,我擁有這些體驗:

  • 產出了七篇文章
  • 跟不同朋友吃飯,記得每頓飯聊了什麼內容,刺激了什麼想法
  • 去了哪些地方散步,想通了哪些事情

回到真實生活的快樂

我蠻鼓勵每個人都這樣試試看,不過要真的停用對大部分人來說應該還是有難度。所以,我覺得可以先從刪掉手機 App 開始,等回家再用電腦打開就好。我自己這樣做了大概三四個月。

其實想想也是,明明外面有這麼多美麗的人事物,為什麼我們不專注在這些,反而要被網路世界抓走注意力呢

「既然每個人生片段都只有一次,那不就應該更享受當下嗎?」

較新一篇 人生,有多少個十年?
較舊一篇 我喜歡聽別人的故事
使用 Hugo 建立
主題 StackJimmy 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