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發現,我好像蠻喜歡聽別人的故事。
不同媒介的偏好
看文章是這樣。
比起技術性的文章,我更偏好生活化的內容,畢竟技術問題現在大多直接問 AI 就能解決。雖然偶爾從訂閱的網站發現好工具還是會有收穫,但對我來說,這些技術終究只是讓工作和生活更方便的工具。
看書是這樣。
比起滿篇論述的書,我更傾向有故事的作品。畢竟論點和邏輯,我可以跟 AI 進行思辨;但故事的人情冷暖,卻是獨一無二的。
跟人的互動是這樣。
比起多人聚會,我更享受跟人一對一深談。畢竟人多的場合需要顧及氣氛,話題難免浮於表面。相比之下,一對一時能毫無顧忌,讓彼此專心交流最真實的想法跟經歷。
以前看社群媒體是這樣。
比起看「午餐又吃什麼、今天又去哪裡玩」的限動,我更喜歡看那些長篇的生命見證和真實經歷。
現在停用社群媒體,唯一的遺憾是沒辦法看到那些動人的故事。如果有更多人願意把這些珍貴的經歷放到公開網路上,我想我會非常感動。
別人的生活是寶藏
每個人的生活跟思想都是一面鏡子,也是一扇窗。透過別人的故事,我能夠窺見自己內心深處的共鳴,也能感受生活圈外的不同風景。
- 別人花了一兩個月在國外獨旅的體驗,我沒辦法擁有;但當我能透過文字穿越時空時,彷彿正身歷其境;
- 別人耗費五年想通的人生哲理,當我能夠吸收內化時,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;
- 別人在不同工作崗位遇見的荒謬與精彩,我無從體會;但透過這些職場百態,我能看見人性中共同的脆弱和掙扎。
近期影響自己的文章
- 雅瑄《世界是內心感受的投射》
- Parker《寫在無家可歸之後》
真的很喜歡「雅瑄」的文字,實在太美了。只透過文字就能把讀者帶入她的生活跟故事中,這種體驗真的很奇妙。
分享你的故事吧!
我們的人生都是由無數個故事構成,這些故事是我們最無可取代的寶藏。
所以,希望你可以把這些故事用文字、錄音、錄影等各種方式記錄下來,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,分享給後代的人,也分享給幾年後迷惘的自己。
(也非常歡迎在下方留言或寄信到 revolcc@proton.me 分享給我。)
最後的小嘮叨:不要只放在 FB 跟 IG 上,也放到公開網路上吧!否則幾年後帳號被無預警停用或平臺沒落的話,這些寶貴的故事跟回憶都會化為烏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