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不一定要「跳脫舒適圈」

以前有人想要說服我做什麼事的時候,常常會說:

你要跳脫舒適圈。

我雖然可以懂講這句話的意思,是要叫我們多去挑戰,不要安於現狀。但是我總覺得有些地方怪怪的:

  • 我平常不吸毒、不抽菸、不喝酒、不去夜店。如果要跳脫舒適圈,我是不是就要去做這些事情?
  • 原諒別人、脫離仇恨讓我很舒服。如果要跳脫舒適圈,我是不是就要重新去恨別人?
  • 天國是我的舒適圈。如果要跳脫舒適圈,我是不是就要去地獄?

直到我看到「Wiwi《跳脫舒適圈》這篇文章」,才找到了這個邏輯盲區——

重點不是待在舒適圈,而是要「進入安全圈」。

進入安全圈

舉例來說:

  • 如果我一直吃垃圾食物,然後不運動。雖然現在我很舒適,但未來幾年我的身體會生病、不安全。
  • 如果我每個月都把薪水花光拿去買衣服包包,然後沒有存款。雖然我現在很舒適,但未來有家庭之後,就會很不安全。
  • 如果我現在不把時間跟心力投資在靈魂上,然後只做對自己肉體好的事情。雖然我現在很舒適,但我的人生會很空虛、沒有方向、靈魂也沒有住處,這會讓我不安全。

下次聽到「跳脫舒適圈」時,不如先想這是不是我的安全圈。否則我們可能只是在做出虐待自己的事情。

甚至,搞不好做出「跳脫天國這個舒適圈」的傻事。

較新一篇 快閃桃園
較舊一篇 儀式感的義大利麵晚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