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在追求的快樂,或許只是大腦的化學物質

之前跟一個朋友聊天,他說:

「如果要用最粗略的方式來定義快樂,就是多巴胺跟腦內啡。」

這個切入角度讓我眼睛為之一亮。

💡 我不是什麼腦科學研究博士,所以以下把這些統稱為腦中的「化學物質」。

興趣

  • 🎹 有些人喜歡彈鋼琴
  • 🏊 有些人喜歡游泳
  • 🏀 有些人喜歡打球
  • 🚶 有些人喜歡散步
  • 📖 有些人喜歡看書

為什麼人會有這些興趣?因為我們能透過這些事情得到化學物質,進而感受到所謂的「快樂」。

成癮行為

為什麼人明明知道這些事情不好,卻還是一直做?因為我們早已習慣透過這些事情得到化學物質,只要腦中一沒有足夠的化學物質,就會很難受,想要趕快補充。

無法自拔的情緒

  • 😡 有些人生氣的時候不摔東西就沒辦法消氣
  • 💭 有些人一看到以前的照片,就會念舊一整天
  • 💔 有些人失戀之後,不管怎麼安慰都無法走出來
  • 🚤 有些人暈船之後,就算知道對方不可能跟自己在一起,還是無法下船
  • 🧎 有些人非常激動地禱告
  • 🎤 有些人唱嘶吼腔的音樂唱到忘我

為什麼人會陷入這些無法自拔的情緒?因為這些情緒能讓我們腦中充滿大量的化學物質,而我們很享受被這些化學物質灌滿的狀態

這也是為什麼社群媒體的演算法總是推播各種腥羶色、挑動仇恨的影片。因為這些內容會讓我們上癮,進而花更多時間在平臺上,平臺就能賺更多錢。

延伸閱讀:《演算法,不是你看什麼才推薦什麼

選擇健康的方式獲得快樂

既然做任何事都能讓腦中產生化學物質,那我們該學習的是:

  1. 選擇透過對的事來得到化學物質
  2. 學會管理腦中的化學物質:在適當的時候釋放,不適當的時候能夠節制

或許「戒掉壞習慣」的本質,不是無腦抑制自己不要做這些事,而是訓練自己透過更健康的方式獲得滿足感,並且學會控制自己對化學物質的依賴。

較新一篇 終端機解決了我的檔案管理系統困擾(fd + fzf)
較舊一篇 停用社群媒體後的第一場表演
使用 Hugo 建立
主題 StackJimmy 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