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用社群媒體後的第一場表演

上個週末很榮幸可以擔任教會活動1的電吉他手,想記錄一些自己的感觸。

1. 活著,才能感嘆自己的成長

這次演出後,不知不覺想到自己九年前的第一場演出。

當時設備跟場地都非常陽春,完全無法想像九年後的我,能在如此宏偉的聖殿、用這麼高級的設備演出、擔任樂團窗口,甚至還是彈電吉他。

這類句子其實蠻常聽到的:

  • 「哇,當初根本想不到幾年後的我會在這裡!」
  • 「沒想到幾年前還是小屁孩的我,現在居然能夠做到這種事情。」

但要能夠這樣感嘆,有一個必要條件——活著

否則,如果我們離開信仰,或是死去,我們不可能懷著欣慰感嘆說「當初根本想不到幾年後的我靈魂會死掉」。

如果選擇結束生命,我們甚至連懷念的機會都沒有了。

想到這邊,就非常感謝神讓我的靈魂和肉體都還活著,也才能不斷感嘆自己的成長。

延伸閱讀:

2. 沒有社群媒體的表演後

自從上個月停用社群媒體,到現在也快要滿一個月了。

以往表演後的日常應該就是這樣:

  • 瘋狂滑 IG
  • 看朋友拍的限動
  • 看有沒有人標注我
  • 看要發什麼限動
  • 看發文要寫什麼文案
  • 等待攝影師的表演照
  • 享受被朋友們稱讚的爽感

這些興奮感,可能會維持一整個禮拜。

雖然看起來很快樂,但我可能只是沉浸在粗淺的社群互動,以及被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充滿的感覺。

然而這次,因為我沒有社群帳號,我完全看不到那些限動和社群互動。神奇的是,我並沒有因此而覺得無聊或失落。

相反地,我感到非常平靜,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緒波動,也能夠很快回到平常生活的狀態。回想這場活動時,我也能更專注在深層的反思:

  • 這場活動有沒有什麼值得記錄的事情?
  • 比起上次演出,整體和自己有哪些地方進步?
  • 我跟神又建造了哪些值得回味的故事跟回憶?
  • 把自己的體會跟感觸,寫成日記或文章。
  • 幾年後重新回想這場活動時,比起看社群媒體上的留言跟限動轉發,看這篇文章或許更有成長價值吧。

我發現,這份平靜還挺迷人的。

較新一篇 我們在追求的快樂,或許只是大腦的化學物質
較舊一篇 兩天的詭異身體狀況,讓我決定認真調整飲食
使用 Hugo 建立
主題 StackJimmy 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