差不多從一年前開始,我就會固定看中醫調身體。
我的症狀是有時候會畏寒並開始抽搐、經常頭暈、還有過敏問題。醫生把脈後跟我說,我的身體內寒氣和濕氣太重,建議我少吃寒涼食物,多吃溫熱食物。
醫生給了我一些飲食建議:
- 避免寒涼食物,像是白菜、綠茶、生菜沙拉、海鮮
- 多吃溫熱食物,像是麻油雞、雞湯、薑茶
- 有冰塊的飲料不要喝,但冰冰箱的可以
- 不要喝太多水
身為一個對身體跟醫學一竅不通的人,我自己的理解是,身體如果太寒涼或喝太多水,可能會影響血液循環,導致頭部和身體供血不足,進而導致頭暈跟身體畏寒。相反地,如果讓身體溫暖,可以改善血液循環。
但因為這些飲食調整跟生活習慣差太多,像是現在夏天就很喜歡喝冰飲料、無糖綠茶、海鮮,又因為想說麻油雞等食物熱量太高會變胖,所以一直都沒有好好遵守醫師的建議。
直到最近這幾天身體出現的詭異狀況,我決定要好好聽醫生的話了。
兩天前
下午突然開始肚子咕嚕咕嚕的,頭也一直有點暈。明明是大熱天,公司也沒特別冷,但我卻覺得身體開始發冷。雖然還沒嚴重到抽搐,但如果繼續惡化,很可能會發生。
當天我的確吃了一些寒涼食物,像是早餐配加了冰塊的拿鐵、中午便當的白菜、下午從冰箱拿的杏仁奶、晚餐海鮮義大利麵。但以往也常常這樣吃,卻沒有當天這麼劇烈的反應。
我猜測,或許是寒氣累積到某個程度,身體剛好到了臨界點。
晚上九點決定買個雞湯來補身體,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體真的太寒,突然被熱食刺激。我全身瞬間有點發熱,肚子滾動得更劇烈,頭也開始沉重。
但我還是去睡覺了。
一天前
早上起來,雞湯的帶來的溫熱感似乎還在持續,我感覺全身非常熱,有點類似以往發燒的經驗。但量體溫發現是正常的 36.6 度,看來這個熱,或許就是所謂的「身體回溫」吧。
於是上午請假去看中醫。我自己對醫生的話的理解是,之前身體已經太寒,所以現在身體還在慢慢習慣這種熱的感覺。現在會頭暈,可能是熱氣卡在某個地方沒散開,可以透過刮痧幫助循環。因此,也嘗試了人生第一次刮痧。
刮痧的感覺很奇妙,師傅用塗了藥油的刮痧板在身上刮,意外還挺舒服。
刮完之後,頭還是有點暈暈的,但我感覺肩胛骨附近開始不斷散發體內的熱氣。
接下來整天都昏昏沉沉的有點想睡。朋友說她刮痧完也都會想睡,因為這就是讓自己放鬆。
開始認真調整飲食
今天早上起床,我的頭暈基本消失了,但肚子還是會咕嚕咕嚕的,有點沉重感。我推測這是個過渡期,或許身體還在重新調適溫度平衡跟血液分佈。
總之,這是我完全不懂的領域,但我覺得要好好來聽中醫師的話了。畢竟我也才 26 歲,不該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把身體搞壞吧,以後還要帶小孩耶!
這兩天,我早上的冰拿鐵改成溫的,也開始注意午餐晚餐的食物跟配菜。雖然中醫師建議的溫熱食物熱量都比較高,多少會怕讓自己變得更胖,但我覺得現階段還是先以健康為主吧!

突然想到我小學的時候,明明連冬天都可以穿著短袖短褲,還被老師特別問說怎麼都不怕冷。或許是長大後的飲食習慣,還有那幾次不健康的減肥,把我身體玩壞的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