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感情的機器人

最近在思考,人的最終目標,是不是就是成為「有感情的機器人」?

不完美,才有人味

以創作為例。

如果今天給 AI 一個指令說「每天早上六點寫一千字的文章」,我們只會覺得枯燥乏味;但如果我們每天早上六點看到喜歡的創作者發文——內容有的長,有的短,有的能刺激想法,有的能放鬆心情,我們反而會因為這份不穩定而產生期待感。

但也因為他能像個機器人那樣每天產出,我們會尊敬他的自律

延伸閱讀:《連續日更 50 天,以及我的 5 個收穫

彈樂器也是如此。

用 MIDI 錄音,如果把所有音符完全對準節拍,聽起來反而很枯燥。如果要讓它聽起來生動一點,反而要讓它「故意對不準」。

但是在真人學樂器或錄音的時候,我們卻沒聽過老師或錄音師說過「不要對那麼準」。因為我們再怎麼想盡辦法對準,都還是會有幾毫秒的誤差,不可能像 MIDI 那樣「完美」。

正是因為我們不完美,才能產出不完美的內容;但當我們能竭盡所能地像個機器人那樣產出,我們能成為「有人味的機器人」。

像個機器人,但不要當機器人

機器人擁有完美的時間和行程管理能力,能夠全年無休的運轉。但是它們沒有人格、沒有情緒起伏,所以這些固定的產出不會帶給它們任何成就感。

但人有感情、情緒起伏、精神體力的極限,所以我們能透過做事得到多巴胺跟腦內啡。不過另一層面,我們容易因為起伏不定,而無法保證工作能順利完成。

然而正因如此,如果我們能像個機器人那樣固定產出,我們就能成為「有感情的機器人」。

像個機器人穩定,產出有感情的內容;但不要成為機器人,變成只產出內容的無情機器。

不知道你怎麼想的呢?歡迎在下方留言或寄信到 revolcc@proton.me 跟我分享!

較新一篇 4 本書 299 元
較舊一篇 我的經歷成為了我
使用 Hugo 建立
主題 StackJimmy 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