瘋狂做音樂,卻沒被重視

上一篇文章講到我在遺忘多年後,終於想起跟主說要編曲的初心。想起這個約定後,我非常愧疚,也因此開始瘋狂做音樂。

接下來的兩週,我編出了三首歌,其中兩首還是完整的樂團編制。

這陣子沒有出去走走、沒有跟別人吃飯、甚至假日的早上下午已經做到懷疑人生了,晚上還是繼續編。基本上除了上班睡覺之外,其他時間都是坐在電腦前跟音樂奮鬥。

裡面很多樂器我都花了非常多心思,尤其是鼓跟貝斯。我甚至把鼓譜的每一拍都打出來,貝斯的旋律線也反覆修改了好多次,甚至還第一次加了 Slap。

結果三首歌交出去,不誇張,每首歌都只得到一個貼圖,沒了

三次落空的期待

當我編出第一首得到這樣的回饋後,我告訴自己「他們可能最近很忙,等他們一下」,於是我把期待放在下一首。或許當我產出下一首時,他們會說「哇好棒,抱歉之前忘了回第一首,那首也編得好好」,如此來補上一首的回饋。

結果第二首交出去,一樣,一個貼圖。

我再次不信邪,想說再給一次機會。第三首交出去,他們一定會把前兩次的份一起補回來吧……

沒有。一樣。

越高的期待,伴隨著越痛的無情。

我瞬間覺得自己像個工具人,彷彿大家在告訴我:

「喔你完成了,收到。你可以開始做下一首了。」

兩週三首,到底有多瘋狂

一般編曲的案子,光是一首完整樂團配置的歌,少說得花兩三萬、而且要等一兩個月才能完成。兩首,大概就是五六萬跟三個月,而且編完之後,對方還會非常感謝我。

結果在這裡,兩週編完兩首後,不只沒收任何錢,還遭受到不堪的對待。更不用說我還有其他的正職工作,能騰出的時間跟專職編曲人差很多。

我知道沒有人逼我做得這麼快,這是我自願的。我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懂編曲。

所以我並不會期待收到類似「Pre-Chorus 的電吉他跟鼓的搭配有把情緒堆疊上來」這種專業評論,但像是「哇編得好快」、「聽起來又比上一版更好了」、「裡面的鼓跟貝斯好好聽」等正面肯定,我認為這是合理的期待。況且,打這些字應該不超過十秒鐘吧。

連打排球、打羽球,每得到一分都會聽到一聲「好球」;連幫忙撿東西都會得到一句「謝謝」;但付出了一千倍努力的事情,卻只得到這些小事一半的回饋,這真的讓我很受傷。

這種感覺就像媽媽過年煮了一桌年菜,從想菜單、到逛街買菜、處理食材,花了整整一週。結果端到桌子上後,全家自顧自地吃飯聊天,其中只有一個人面無表情比了個讚,甚至連個謝謝都沒說。

我真的很討厭沒被重視的感覺

不敢講出來的傷

以往也很常有這種感受,但每次講出來,反而會被指責說「你應該要意識神,怎麼可以意識人」。

久而久之,自己開始習慣把所有情緒都往心裡吞。畢竟如果講出來也只是被糾正、教育,那還不如就憋在心裡。

因此,明明這次一樣被這麼誇張地對待,我依然把錯都歸咎於自己,也沒有打算講出來。

不過因為這次比以往付出得更多,得到的又更少——

所以這次,比以往都痛。


今天的文章就停在這個比較負面的結尾,下一篇應該會稍微正向一點(?)

較新一篇 初步敞開心房的飯局,和晚上的夢
較舊一篇 找回編曲的初心
使用 Hugo 建立
主題 StackJimmy 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