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算法,不是你看什麼才推薦什麼

上一篇文我提到,比起說演算法是平臺根據每個人平常看的影片來推播,更準確的說法是:

「平臺想讓你看什麼,就會推播什麼。」

今天,我們就來換個角度思考——如果我是 YouTube 老闆,我會想讓大家看到什麼內容?

💡 聲明:我不是 YouTube 老闆,當然不會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和實際政策。以下只是我身為一般老百姓的思維。

1. 鞏固平臺的市場地位

——簡單來說,就是要讓越多人使用越好。

因此,我可能會推播以下類型的影片:

  • 充滿仇恨、刺激、博取眼球的內容:仇恨跟毒品一樣會讓人上癮,觀眾越罵就會越想看。仇恨內容可真是這時代的流量密碼啊!
  • 教說如何製作吸睛 YouTube 縮圖的影片:這樣一來,創作者們都會專門為 YouTube 這個平臺量身打造內容,而不會跳槽到其他平臺發布作品。
  • 短影音:萬一某個千萬訂閱的 YouTuber 要跳槽到其他平臺,可能一夕之間帶走幾百萬個粉絲。但短影音不一樣,使用者們可以無腦滑上三個小時,卻連一個創作者都不認識,這可真是完美的策略!
  • 限時動態:使用者們怕錯過朋友的任何消息,所以每 24 小時以內一定會上線一次。只要上線就又好幾分鐘跑不掉。

2. 創造更多營收機會

如果從能賺更多錢的角度切入,我可能會優先推播:

  • 有投放廣告的影片:很簡單,這是最直接的收入來源。
  • 很乖很聽話的創作者的內容:當我推出「付費購買觀看數」等新制度時,這些創作者不會反抗,反而會乖乖配合。就算漲價,他們也會乖乖付錢。
  • 金主爸爸指定的影片:例如,某個政治立場的人給我幾億美金請我幫忙推播的影片。

反之,我可能不會想推播業配影片——畢竟創作者跟廠商自己私下談生意,我一毛錢都分不到,憑什麼要幫他們免費宣傳?

3. 推廣符合我價值觀的內容

——這一點是我覺得最恐怖的。

以臺灣政治為例,目前主要有藍、綠、白三大陣營。假如我個人支持白色力量,然後不斷推播他們的內容,綠營支持者一定會非常不爽。

也許你剛好跟我政治立場相同,會覺得非常開心。但問題是——

你有可能每個議題、每個觀點都跟我一樣嗎?

再舉個例,如果我個人反對同性婚姻,只推播那些相同立場的影片,這一定會引發大量使用者的不滿。

這樣的平臺還能算是「公開透明」嗎?還是只是平臺想用來操控大家思想的一言堂?

是時候脫離演算法的操控了

我們以為是自己主動選擇要觀看哪些影片,殊不知平臺早就幫我們篩選出符合他們立場的內容——不管我們選擇哪一個,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。

不只是 YouTube,Facebook、Instagram 等平臺上也充斥著各種演算法內容跟短影音。如果我們每天都沉浸在這些媒體資訊中,總有一天會變成平臺期望我們成為的樣子

至於要怎麼脫離演算法:

較舊一篇 一些 Vim 技巧整理
使用 Hugo 建立
主題 StackJimmy 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