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覺,已經連續寫 50 篇文章了,這算是身為一個新手創作者的小小里程碑吧。
(好啦,其實嚴格來說不是「連續日更」,但至少 1/27 - 3/19,52 天寫了 50 篇文章,還算不錯啦。)
首先,非常感謝定期有看我的文章的「你」或「妳」。雖然你的聲音我聽不到,但是歡迎把你的想法寄 E-mail 或是私下回饋給我,這樣我就一定看得到了!
在這 50 天當中,我發現自己有一些不錯的收穫,也分享給或許想要寫文章的你。
1. 把抽象的想法變具體
我從以前開始就是很常胡思亂想的人,散步或吃飯時不時會閃過一個靈感或念頭並記錄下來,但永遠都只有一兩句話。
久而久之,我有幾百個一句話的靈感跟筆記,但都沒有成形。
透過產出文章,我可以把那些原本一閃而過的念頭,變成一個實體,就像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。
2. 重新抓回自己的注意力
現在社群媒體盛行,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各種演算法、短影音、還有朋友「一天當中唯一的精采時刻」給吸走。當然,也包括我。
這個風氣漸漸導致我習慣於「刺激性的事物」、注意力變得渙散,甚至影響我的心理健康。
但,透過固定產出文章,我漸漸把這些「往外」的注意力抓回來,轉變成「往內」去思考。
少看社群媒體,很棒;多跟自己對話,更棒!
3. 跳脫寫作和思緒的完美主義
以前寫文章寫很久,是因為每寫到一些部分,就有想要補充說明的部分,然後永遠補充不完。
例如:文章講 A 主題,但會不小心講到跟 B 主題有關的話。此時,因為怕讀者聽不懂或誤會,會很想去說明 B。
但,如果這時候跑去說明 B,不只會偏題,還會沒完沒了。因為有 B,就有 C。
所以我的解決方法是:乾脆不要說明。
「如果不說明,那有人對 B 有誤會或質疑呢?」
嘿,這問題很好。
這樣的話,我就可以針對 B 再寫一篇文章。不只有一篇新的產出,我還可以在新的這篇專心討論 B。
再者,如果有人誤會 B,那就算你講了 B,還是會有人誤會 C。
「你一定會被誤會」——所以寫作的心態,不應該是要想辦法讓大家不要誤會。
否則,你如果為了怕被誤會,再去花一大堆篇幅解釋,你真正的觀眾也會覺得太煩而走掉。
4. 感受到文字的魅力
這段期間,我看了很多部落格文章,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。
現在最流行的媒體媒介肯定是影片。但是正因為競爭激烈,所以它們爭先恐後的要博取觀眾的注意力:
- 縮圖一個比一個誇張;
- 一開始要有精采預告;
- 剪輯速度非常緊湊。
相比於影片,我覺得文字也有獨特的魅力。
今天會選擇看文章的人,他們不會期待刺激的內容。而是在平靜的時刻中,看看有沒有什麼不錯的內容,進而激發自己的思考。
希望我的文章也可以帶給你一樣的正面效應。
5. 成就感
看到自己架了一個網站、上面多了 50 篇新文章,當然很爽!
不過,這些文章不只是「作品本身」,它們更代表我「思緒的結晶」。
看到自己可以「想」出這麼多東西,還挺有成就感的。
結論
之後,我的更新步調或許不會到日更那麼頻繁,但還是希望今年上半年結束前,可以寫到 100 篇。
最後,再次感謝看到這邊的「你」或「妳」。如果你認識我,歡迎私下回饋給我;如果不認識我,歡迎寄信給我。你的回饋會成為我非常大的動力!